笑话大全网 - 幽默笑话 - 迭部县的名优特产

迭部县的名优特产

糌粑

将青稞炒熟磨成炒面,藏语称糌粑,食用时辅以烧饼和面条。其吃法是:先在小龙碗里放入酥油、曲让(牛奶取脂后熬成的干酪素),倒入热茶水,待酥油化开时,把浮在上面的酥油吹在一边,喝去多余茶水,放入糌粑用手拌匀捏成小团,边吃边拌,吃完为止。

奶茶、酥油茶、大茶、罐罐茶:奶茶是将鲜牛奶掺入大茶中饮用,是牧区特产,是醇香甘甜、营养丰富的饮用佳品;酥油茶是把酥油切成块放入龙碗,再倒入滚烫的大茶饮用,接近喝完时一般加入白糖、炒面拌成酥油糌粑吃。还有一种档次较高的喝法是在奶茶里又加酥油,叫做酥油奶茶,多系逢年过节或招待贵重客人时的高级饮料。

青稞酒

青稞酒是藏族人民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产物,酷爱饮酒是藏族习俗的一个重要特征。迭部地区的藏族群众家家都会酿酒,并储有一定数量的酒粬。青稞酒酒色淡黄,酸甜醇美。凡逢年过节、婚丧嫁娶、盖新房、喜庆丰收、亲友聚会、招待客人或调解纠纷等,都离不开自酿的青稞酒。

酸奶子

(乳酪):即用鲜牛奶加发酵物(引子)发酵而成的粥状乳酪,食用时加白糖,酸甜适度,清凉可口,是夏秋两季的高级饮食品。

灌肠

有肉肠和血肠两种。肉肠是用剁碎的牛羊心、肺、肾、肝等内肮加拌切碎的蒜苗、食盐、花椒粉搅匀灌入洗干净的大肠;血肠是将剁碎的肉放在血液中。加上食盐、花椒粉搅匀灌入细肠内,然后均以清水煮熟食用。灌肠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,是玛曲牧区极富特色的风味食品之一。

藏包

藏包以皮薄馅大,汤满油多,美味可口,被誉为灌汤包子或水晶包子。烹制时先将牛羊肉剁碎后加食盐、花椒粉、葱末,加少量水分、清油搅匀成馅,用不发酵的死面包好蒸熟即可食用。

羊羔肉

羊肉是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喜欢的肉类食品之一。迭部的羊羔肉是迭部素享盛名的美味佳肴和冬食补品。冬季吃羊羔肉,可以壮阳补肾,暖胃健脾,御寒去风,精力旺盛。尤其为妇女产后气血不足或腰酸腿软者的滋补良药。迭部羊羔,体大,肉鲜嫩,肥美而不膻,滋补效用极佳。

蕨菜

蕨菜,又叫龙头菜,是一种野生菜。食用时,一般用开水煮熟后,取出撕开,用清水浸泡一二天,每天换清水数次,泡去涩味,加油盐调料回锅炒熟食。蕨菜含有多种维生素,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、头昏、子宫出血、关节炎等症,并对麻疹、流感有预防作用。尤其是迭部阿夏的白蕨菜,吃起来鲜嫩可口,享有盛名。 1.洛萨:洛萨意为新年。

2.娘乃节:农历四月十五日是藏族佛教纪念释迦牟尼诞辰及圆寂的纪念日,既是各寺院的宗教节日,也是甘南信教群众的主要节日。

3.插箭节:农历五月初四是插箭节,藏语称俄吾义加,实为祭祀山神。

4.五月初五:藏语称俄吾吾佳。

5.香浪节: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,是境内上迭地区的香浪,本地藏语称劳子介俄,是一次传统的野游活动。

6.燃灯节: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,迭部和其他藏区同样,是各寺院和信教群众共同活动的重要宗教节日。

7.迭部尕巴节:农历十月以后,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旺藏、尼傲一带的藏族山寨,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要尕巴活动。当地藏族群众称耍尕巴为“道”(意即供食节)。“尕巴”是一种舞蹈形式,含有“欢乐者”或“欢乐的人们”的意思。尕巴活动的由来自然与原始崇拜酬神祭祀有关。 1.民歌(藏语称“勒”):本地藏语称“旦热”,意为“赞颂”。迭部民歌是迭部县广大农牧民群众喜闻乐见,男女老少适宜的一种很普遍的歌唱形式,歌声几乎伴随着人民生活的大部分场所。山歌(藏语称拉伊):多在山野,森林,牧场等野外歌唱。

劳动号子:迭部藏族人员在从事某种农牧业劳动中常以欢快的歌声相伴,而且在不同的劳动活动和劳动强度中,其唱腔和歌词内容亦各有不同。

2.舞曲:迭部境内的民间舞曲,因地域着别而格调不同,色彩各异。大致分为:东部地区的《嘉热》舞曲,中部《尕巴》舞曲,中西部《阿嘉》舞曲,佛教寺院的《法舞》曲等4种。

3.僧乐:僧乐指区内佛教寺院跳法舞及重要佛事活动中,进行吹奏、敲击的器乐队。主要乐器有:长筒号、唢呐、海螺、大小鼓、锣、钟、钹、铜铃、碰铃、钗等组成。 民间口头流传的文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珍贵财富。迭部境内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主要有:民间故事、民谣、谚语、笑话等形式,均系当地农牧民群众世代口头流传无文字记述。

境内的民间工艺主要有壁画、酥油花、木偶表演、泥塑、水刻等,而且主要集中于文化层次较高的佛教寺院内。